中国经济:稳中求进,坚定发展信心,释放增长动力

元描述: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宏观政策定调,稳中求进,坚定发展信心,释放增长动力,重点关注扩大内需、推动改革开放、防风险、促发展等议题。

引言: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,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,并对宏观政策做出重要部署,释放出积极信号,为市场注入“强心针”,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本文将深入解读会议精神,从当前经济形势、宏观政策定调、重点领域风险防范、扩大内需等方面进行分析,并结合相关数据和专家观点,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解读。

随着全球经济复杂多变,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。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宏观政策的定调更加积极,但战略定力不减。会议准确指出了当前经济形势中的若干问题,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,展现出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和精准施策的能力。

当前经济形势:发展中、转型中的问题

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中的主要问题,包括:

  •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: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,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地缘政治风险加剧,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压力。
  •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: 消费复苏速度不及预期,投资增速放缓,导致总需求不足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。
  • 经济运行出现分化: 部分行业和地区经济增长较快,而另一些行业和地区则面临较大压力,经济运行呈现结构性矛盾。
  • 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: 房地产市场风险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、金融风险等问题依然存在,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。
  • 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: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,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不足,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尚未结束。

面对这些问题,会议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,强调保持战略定力,坚定发展信心,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。这表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宏观政策定调: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

会议强调下半年宏观政策要“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”,为市场注入一剂“强心针”。具体措施包括:

  • 加快已有政策的全面落实: 针对已确定的政策措施,要加快推进落实,确保政策效果能够尽快显现。
  • 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: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,要提前做好政策准备,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新的政策措施,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
财政政策:中央财政或将更加积极

会议提出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”,具体措施包括:

  • 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: 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进度持续偏慢,会议可能需要适当放松专项债项目收益自平衡的硬性要求,近期地方专项债参与化债的迹象增多,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方向。
  •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,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: 近期已明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,其中1480亿元左右支持设备更新、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,支持力度明显加强,且中央承担比例整体达到90%。这将有助于提振中下游制造业需求,增强制造业投资的韧性。
  •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兜牢“三保”底线: 上半年公共财政支出向社会保障和就业、城乡社区事务和债务付息三大领域倾斜,保基本民生、保工资、保运转可以说是地方财政的燃眉之急。下半年民生领域或仍将是财政支出重点。

货币政策:对内宽松有望取得进展

会议没有像4月会议那样明确提出降准、降息,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也从“降低”调整为“稳中有降”,这可能与二季度融资成本降幅已较大有关。7月22日以来央行全面降息,意味着在人民币贬值压力出现缓和迹象的情况下,货币宽松的脚步开始迈出。

下半年降准仍可期待,且不排除年内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。当然,人民币汇率仍然是货币政策节奏的重要决定因素,本次会议继续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。

改革开放:三中全会起新程

会议强调改革是动力、发挥牵引作用,在主要政策领域当中将改革内容放在首位,“要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、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”。

三中全会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,并提出到2029年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。这意味着下半年就将有一批条件成熟的改革措施落地,在提振市场信心中发挥作用。

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

会议强调“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”,具体两大抓手:

  • 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“清零”要求(2023年10月宣布)。
  • 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。

促进外资更好流入对于扭转当前我国涉外收付款、结售汇逆差的格局颇为关键,也是维稳人民币汇率的应有之义。

统筹推进:防风险、强监管、促发展

防风险仍然是政策的核心关切。本次会议重点提及房地产和地方债两大领域防风险。

房地产: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

“517”房地产新政后,各地房地产销售数据改善的力度和持续性并不强,从我们跟踪的高频数据来看,7月15个样本城市二手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31.5%,增速较6月提升14.6个百分点;但61个样本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同比-21.4%,跌幅较6月扩大6.3个百分点。二手房销售企稳能否顺利实现向新房销售的扩散、进而带动整体房地产销售、投资的企稳,仍有较大不确定性。

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亟需更快、更强,及时增强社会信心,才能以相对低的成本更有效防范风险。

地方债: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

“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”,或将使城投债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巩固。

扩大内需:以提振消费为重点

会议提出“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、促消费”,尤其强调“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”。

服务消费蕴含着巨大潜力。转型视角下,海外经济体中等收入阶段(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),服务消费占比往往加速上升,中国2014-2019年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逐年提升。2024年上半年,服务消费活力进一步增强,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速达9.2%,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.4个百分点,服务性消费占比达到45.6%,较2023年再提升1.1个百分点。

202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弹性取决于消费,继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加码支持商品消费后,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支出方向有必要进一步拓展,以“真金白银”提升居民消费意愿,撬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。

产业政策: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、独角兽企业

会议高规格点名支持瞪羚和独角兽企业,后续政策可能增强二者在IPO及投融资方面的支持力度,以形成支持创业风险投资的示范效应,将有助于中国“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”。

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,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

2021年以来,我国制造业投资较快扩张,光伏、汽车等领域产能利用不足的风险显现,“卷价格”而非“拼研发”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循环。本次会议着眼于此,提出“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”,“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”,或有助于相关行业尽快走出“增收不增利”的状态,助力企业盈利逐步企稳回升。

常见问题解答 (FAQ)

问: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发展有哪些主要预期?

答: 会议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,但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,国内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,需要保持战略定力,坚定发展信心,并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问:会议对宏观政策有哪些具体部署?

答: 会议强调要“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”,加快已有政策的全面落实,并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,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
问:会议对财政政策有哪些具体要求?

答: 会议提出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”,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,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,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兜牢“三保”底线。

问:会议对货币政策有哪些具体部署?

答: 会议没有明确提出降准、降息,但强调“稳中有降”的社会综合融资成本,并继续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。

问:会议对改革开放有哪些具体部署?

答: 会议强调改革是动力、发挥牵引作用,将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、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。同时,会议还强调“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”,将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“清零”要求,并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。

问:会议对防风险有哪些具体部署?

答: 会议重点提及房地产和地方债两大领域防风险,提出“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”,以及“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”。

问:会议对扩大内需有哪些具体部署?

答: 会议提出“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、促消费”,尤其强调“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”。

问:会议对产业政策有哪些具体部署?

答: 会议强调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,并提出“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”,“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”,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。

结论

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,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,并对宏观政策做出重要部署,释放出积极信号,为市场注入“强心针”,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会议强调要“稳中求进”,坚定发展信心,释放增长动力,并将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、促消费,推动改革开放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促进产业结构调整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中国经济必将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,不断取得新进展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